从2014年1月到4月,记者在市教委直接指导下,历时4个月,奔赴全市16个区县及燕山办事处,连续推出了10期“北京新教育地图”重点报道,亲历并见证了16幅区县教育新地图的出炉。在这一年的采访、报道过程中,所有参与报道的人不止是首都教育改革的记录者,也是首都教育历史性进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苏金柱 城乡学校携手圆梦
2014,作为一名北京基础教育深度改革和大进步的见证者,我曾三次与本市一所山区“袖珍”学校“结缘”。我先后3次来到这所学校,对师生进行采访报道,见证了这所山区学校与城里崇文小学的“结对”过程。城乡学校手拉手,为山里的师生圆梦,这不正是城乡联动、优质校携手薄弱校一同进步的崇高目的和漂亮图景吗!
顺义教育无疑是北京郊区教育进步的旗帜和标杆,未雨绸缪,提前谋划,提前布局,这是顺义教育进步给记者留下的最突出印象。
而在城乡结合部、产业进步新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考虑到地区人口可能剧增带来的教育资源重压,顺义区早在几年前便开始启动了新一轮学校布局规划调整,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已为这类区域预留了较为充足的学位。
赵艳国 学校“聚变” 扩容优质教育
原长安小学是西城区一所普通小学,2012年9月成为实验二小集团成员校。2013年底,采访时任校长胡兵时,她告诉我实验二小的“四个同步”为学校打开了一扇门,集团内部的教研活动也让老师们收获颇丰,学校教学水平和师生的精神风貌发生了非常大变化。
第三与胡校长通电话,她的身份已是实验二小副校长,主管长安校区全方位工作。今年4月,西城区第三推出新举措,探索推行学区制、名优中学办附属小学,并进一步扩大教育集团规模,同时对19所小学进行了资源重组。
去年9月开始,平谷区13所中小学可以享受纯外教英语教学。今年9月,5所小学又与国安足球会所合作。现在,“一长执两校”、以乡镇为单位的“学区制”、“九年一贯制”等已在平谷逐步推开,以“幸福教育”理念为引领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已初见效果。
凌月云 优质校校长敢把孩子带到“普通校”
今年,海淀区整理了24所中小学,增加优质学位近万个。为办好人大附中翠微学校这所推广托管校,人大附中总校派出了16名精兵强将。他们离得远远的住家,没额外的报酬,初中部校长刘蓓更是为了便捷我们的工作,把孩子从人大附中带到翠微学校上学。辛苦付出的背后,是他们深知扩大优质教育的辐射,不光是总校校长刘彭芝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大附中人的责任。
在石景山区的“教育新地图”上,东、中、西部各以一两所龙头学校带动进步,体现了地区布局的均衡。小学启动学区化管理,全方位提高小学办学水平。同时,精心引进的高校、名校资源第三为地区教育的进步注入活力。
门头沟区的教育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大峪中学初中部的“巨变”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走班制”改革,扭转了部分教师以应试为主的教育观念。半年后,学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刘钰 更多学生将进示范校
“通州区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要想疏解北京城区人口,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和建设排在第一。”通州区教委主任张绍武和有关负责人曾不只一次如此提起。事实上,除教委以外,通州区各委办局和各级乡镇对教育的支持也是尽心竭力。永乐店中学新校区的建设斥资数亿,几乎在一年内完工并投入用。
在干部培养、学校软实力建设方面,通州的举措也是革新颇多。年轻人干部挂职异校展开“体验式”培训、跨学段校际网盟提高教育软实力、国学教育入校园、校园足球大联赛、借助现有资源塑造国际教育园区……这类已然是通州教育的“新正常状态”。而将来,这座行驶在教育“超飞速发展轨道”上的城区,将载上70%至80%的学生奔向优质示范中学,以优质教育为首都城市副中心奠基。
曹阳 普通校受父母热捧
作为北京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先锋,东城区“动作”大到让人惊讶。通过十年探索,2014年东城区八大学区诞生了。
深度网盟制、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推广托管制、小班化、教育信息化等六大渠道进一步推进了东城教育的全方位优质和品牌化。原本门可罗雀的遂安伯小学,现在已成为京城赫赫有名的史家胡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上的一个校区。之前,学校京籍生源入读的人数极少,可今年京籍学生人数明显上升,一度还成为父母追捧的学校。
今年,是丰台区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名震京城的一年。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六大顶级教育科研机构与丰台区携手合作办学。这意味着,丰台的孩子们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郑祖伟 多所名校分校集体开学
2014年,是朝阳区学区化改革的元年,从学校更名到学校合并、重组,从新建校的布局到优质校的资源辐射,朝阳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在迅速增长。